一線天是一個傾斜張裂隙,洞長達60多米,高40多米,兩塊直頂云天的石壁從中裂開一罅,顫震了相距不及一尺的隙縫,露出天光一線。狹窄的洞壁,只能容許一人貼壁慢慢行進,但這里的巖壁,似乎附有靈性似的能張能縮,無論胖、瘦都能恰如其分的通過。洞中窄徑坎坷不平,行者眼不能下視,只能靠腳探路,貼壁側(cè)身,屏息而行。行途中有一石如斧,與石壁形成一道夾縫,游者需側(cè)身趴在石上,提氣收腹,用二手臂力,來個“俯臥撐”動作慢慢挪動身體才能通過;緊接著,有一石梁直臥洞中,游人只好又走“平衡木”的方式,從石梁上顫抖地走過;出洞時,又有“卡脖子石”擋道,使得游人必須蹲下身子,讓脖子對準(zhǔn)石尖通過。一路上,時而是天如一線,時而見懸石搖搖欲墜,時而覺得兩壁間穹天伸去,時而又感到逼近身體,如險似危。一路上,時倒、時蹲、時臥、時爬、時擠、時俯、時仰……調(diào)動全身本領(lǐng),歷經(jīng)摸爬滾打,完整做完一套“太姥健身操”,才能復(fù)見麗日藍天。
尤其絕妙,則在春秋之季或夕陽西下之時。那時,山中的云錦霞彩,變幻莫測,在一線天洞口俯視,只見云霧一束束、一團團地向幽深墜道,慢慢飄落,形成云天萬道,而此時若入洞中往上仰觀,卻是青天一線中,縷縷煙霧,忽忽蒸騰,恍惚之中,如入仙界。要是三伏炎夏,在你汗流夾背時,只要往洞口一站,便有一股不停不歇的冷氣自石罅撲面而來,頓使你的心神俱旺,忘卻旅途的疲倦。
“古穹何年辟?中間別有天,竇穿云影細,漏入曙光偏,危石常欲墜,懸崖似欲連。丹邱何處是,玉仗倚山邊。”這首明朝姜芳的詩,道盡了一線天奇、險、幽、神的特色。故此,有人說,到了太姥山,不鉆線天,景觀丟了一大邊。當(dāng)然,這樣說來未免太偏激、夸張了,不過一線天的奇特詭秘倒也從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