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柳高山
高山古道
高山下的畬族民居
名副其實的高山——高山即山的名字。
根據(jù)相關(guān)歷史文獻記載,明中后期至清初這段時間,有鐘、雷、藍姓等畬族遷徙于高山周邊入居生活,至今已有四百多年。
高山位于福鼎城區(qū)西南部約7公里,海拔約500米。清嘉慶版《福鼎縣志》山川載:“高山,在白浪山左,后為梅( )坑,前為天井。”高山橫亙于山區(qū)丘陵盆地,東南走向,方圓約3萬平方米,于崇山峻嶺之間拔地而起,像是大海之中掀起一個浪潮。
高山隸屬于桐城浮柳畬族村。浮柳作為傳統(tǒng)古老村落,最早見載于清《福寧府志》,稱為“浮柳洋”。清乾隆四年(1739)福鼎建縣以后,才稱為浮柳。
當(dāng)是時,高山周邊可能植被茂密,土地豐沃,適宜民眾居住,又是處于大山之中,得天然保障,畬族先民在此居住下來。在高山腳下的現(xiàn)蘭厝、岔門頭、朝陽、陂頭、往里、上宅、下半山等自然村落,如零星散落。據(jù)《福鼎畬族志》大事記載,嘉靖二十九年(1550),鐘百戶由羅源遷居桐城浮柳下半山。這樣算來,自今有四百六十多年的遷徙歷史,高山自然而然就成為畬族民眾世世代代勞作與敬仰的大山了。
高山現(xiàn)在植被主要有楓樹、梧桐樹、柿樹及灌木叢,農(nóng)業(yè)植被有茶、黃梔子等經(jīng)濟作物。這個時節(jié),正是梔子黃時,群眾回到村里,往自家的山地上采摘。黃梔子是村民的主要產(chǎn)業(yè),山上盆地種植有一片片的黃梔子,每年冬至前后,是黃梔子成熟采摘時節(jié),山上、村里的人也多了起來。收獲給村莊帶來了熱鬧的景象。
高山地帶多植桐?!度街尽?ldquo;物產(chǎn)”中提到,木桐有四種。《福鼎縣志》還補充了一下說,油桐有花有子。四五月間,開滿山頭的白色桐花不由地讓人想起著名詩人席慕容的《桐花》:“長長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脈綿延著的山崗。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場極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著貯藏已久的盼望,也許就會錯過了在風(fēng)里云里已經(jīng)互相傳告著的,那隱隱流動的訊息。”在秋天里,也像在春色中,這里是你不容錯過的慰藉風(fēng)景。
高山也多植油茶。清嘉慶版《福鼎縣志》物產(chǎn)載:“茶樹,《福州府志》:樹如瓜蘆,葉如梔子,有兩種,一種葉可制茗,一種子可壓油。”油茶花瓣白色,花藥黃色,十月上旬至十二月,花開不敗。卵圓形的葉子,深綠發(fā)亮。它的藥用價值高,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止痛。茶油色清味香,營養(yǎng)豐富,是優(yōu)質(zhì)食用油,將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
十月的柿,也步步趨向于熟了。產(chǎn)柿歷史最早見于宋《三山志》物產(chǎn)載:“柿有花柿,有卯柿,有烏柿,有朱柿。”又載:“朱柿色如柿而扁大,亦云樸柿。”高山多產(chǎn)柿,且?guī)缀踉诿穹课萆崆昂笞笥?,及山道旁邊,未入秋時,柿樹樹冠潔綠,是遮蔭納涼的好所在,村民勞作之后,以柿樹下坐休片刻。經(jīng)行此地的人們,也可以在此作短時間的停留。最是入秋時,柿樹碧葉丹果,鮮麗悅目,晚秋紅葉可與楓葉比美,如果你到山中來,不可錯過觀賞片片的紅柿樹。但最令人喜歡的還是嘗一嘗熟了的柿子,其味甘澀、口感柔軟,中醫(yī)認為柿子性寒,歸肺經(jīng),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還可做成柿餅,存放起來,可見此物歷來是山民的主要物產(chǎn)之一。
高山也是戶外旅行的好地方。楓樹紅葉,梧桐、油茶橙黃,高山秋意正濃,是喜歡戶外旅行或徒步的理想之地。登臨望遠,桐江東逝,遠處霧色模糊了山海的交接。霜降節(jié)氣以來,正是暖秋,秋陽正好!山風(fēng)有了涼意,高山流云,遠空有一大片的藍,感覺天離我們很近。往高山有公路通行至山頭,與鰲峰山遙遙相望,盤山公路1700米依山勢而建,路面寬綽。路隨坡轉(zhuǎn),路坡黃土色彩鮮明,宛如蛟龍騰空而起,引起一片驚嘆!
高山保留有完好的畬家“蘭厝——高山——岔門頭”段古道。如果你有興致,不妨來走走。此段古道由花崗石、灰青石造砌,石級清晰,曲折蜿蜒,清代中后期所建,全長約3000米,路寬約1.0—1.5米,路面有“S”式,“Z”式,“V”式,為畬民樵耕狩獵通道。
戶外運動逐漸為人們所興趣,登高山,走古道,沐古風(fēng),周末或下班后,行車至浮柳蘭厝7公里只需18分鐘,棄車登臨,至高山,往岔門頭走?;蛳戎敛黹T頭,沿左山腳入山,到高山山頂后下坡。踏入林間,腳踩松針,有松萊落地,黃葉、紅葉,爽然而至。靜寂的山林間,仿佛響起畬歌《這邊山,那邊山》——“這邊山(貝),那邊山(貝),隔片樹林隔片山(條貝)。隔山隔水仰賣著,變著黃鳥飛過坑(來)。”
黃昏時,可采星月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