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 以史為鏡,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時光回朔到解放前夕,共產黨和國民黨的政權更替歷史就是典型的例子。共產黨一個弱小組織,從弱小走向了強大,最后成就建國大業(yè)。那個時期的共產黨靠的是什么呢?
我想這里面有很多值我們后人學習和借鑒的東西。解放前夕,大陸國民黨實際是徹底喪失了人心,國民黨的政權土崩瓦解只剩時間不。雖然當時國民黨還擁有幾百萬的正規(guī)軍隊,而且也是當時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另外,還有強大的美國人支持,占據了中國大部分重點城市,但國民黨最糟糕的是失去了民心。當時的國民黨只顧做上層工作,置 廣大民眾于水深火熱中不管不顧。全力維護代表少數人的官僚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及的利益,大失民心,最終失掉了這場政治上的爭奪。當然我黨在那個時期也做了多方面得民心的事。諸如在公關方面,毛主席親自帶頭寫了很多宣傳文章,做了很多正面宣傳,揭露了國民黨干過的壞事情,所以從公關上來講也是贏得民心。在統戰(zhàn)方面,發(fā)動多種渠道跟民主黨派、獨立人士、中間知識分子合作,就連蔣介石的“鐵桿”親戚宋慶齡也倒向共產黨……最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善于做群眾工作,找準“癥結”。解放前夕,中國大部分人民是農民,農民需要什么?當然是土地,所以我們共產黨及時在解放區(qū)搞土改。讓千千萬萬解放區(qū)的百姓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土地,我黨也因此得到最廣泛民眾的支持。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今天,我們經歷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大發(fā)展,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發(fā)展,當然人民群眾的愿望也不再是當初的那一畝三分地。社會在發(fā)展,國家變富強,民眾的愿望也在更新。改革開放富有成效,落實在老百姓身上的就是幸福指數,自己日過得如何。顯然改善民生,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提高生活水平,至關重要。否則你改革開放搞得再哄哄烈烈也是得不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如何改善民生呢?
首先要努力發(fā)展生產。走改革創(chuàng)新之路,只有整個社會的生產水平上升,才能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上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才有了物質基礎。所以目前,我們仍然應當堅持基本的經濟制度,讓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主體,調動各類要素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fā)展。同時為了能讓國家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我們還應當盡力營造和平安定的國內和周邊國際局勢。
其次要努力改善民生。通過國家宏觀調控來保障民生水平隨生產發(fā)展水平上升,保障社會多數人民的生活有穩(wěn)步改善。也就是國家應當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國家努力彌補市場的缺陷,監(jiān)管市場,避免物價虛高、假冒偽劣產品上市等市場盲目和自發(fā)性對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提供市場無法提供的公共產品,比如說修建道路橋梁、改善城市市政建設、環(huán)境保護、公共文化設施等服務,來保證全社會人民生活質量的普遍上升。
最后要營造和諧氛圍。發(fā)揮政府職能作用,通過幫扶、支助、補貼等辦法,幫助低收入群體發(fā)家致富,促進增收,努力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同時,鼓勵社會中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主動做出貢獻,回報社會,通過募捐等參與社會福利的方式,來提高全社會平均生活水平。
因此,只有找準“癥結”,繼續(xù)走群眾路線,我們黨和改革開放事業(yè),才能贏得最廣泛民眾的支持?!?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投稿人:陳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