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995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本文講述明代戲曲作家、文學家屠隆與太姥山的因緣。詩句中“史使君”又是何人?他和屠隆是什么關(guān)系?他們與太姥山又有何故事發(fā)生? 文 | 白榮敏
屠隆《太姥山歌》書影
明代戲曲作家、文學家屠隆寫有一首《太姥山歌》的七言古詩,副題為“為史使君賦”,中有“史君豐骨本神仙,五馬專城出守年。天教太姥屬封內(nèi),應與名山舊有緣”句,不免使人好奇,“史使君”何人?他和屠隆是什么關(guān)系?他們與太姥山又有何因緣?
“史使君”,姓史名起欽,字敬所,明州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進士,十九年出任福寧知州,使君就是屠隆對他時任福寧知州的尊稱。清乾隆版《福寧府志》“循吏”有傳,稱其年少敏達,一到任,州里剛剛發(fā)生過大規(guī)?;馂?,滿目瘡痍,人心甫定。史起欽愿意做事也很會辦事,上任后施以安撫政策,寬仁待民,興衰起廢,使百姓較快的渡過難關(guān);任內(nèi)還修葺了公署、學校,疏浚護城河,設(shè)置學田,建設(shè)文昌閣,辦了好多實事好事。因此任滿提拔到常州任職時,福寧州人民立碑紀念他。他還認識到地方史志對政治管理的重要作用,任上主持俢撰了《福寧州志》十卷;而且還有名山情節(jié),又纂修了《太姥志》。
史起欽的《太姥志》是太姥山的第一本志書,可惜已經(jīng)很難見到,民國卓劍舟《太姥山全志》卷之三“志目”說:“史起欽《太姥志》一卷,未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太姥志》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明史起欽撰。起欽,字敬所,鄞縣人,萬歷己丑進士,官福寧州知州。太姥山在福寧州境。傳堯時有老母業(yè)采藍,后得仙去,故以為名。中有鐘離巖、一線天諸勝跡。起欽因創(chuàng)為此書。成于萬歷乙未,前列圖,次列記、序及題詠之作。然山以巖壑、寺宇為主,法當分門編載。起欽但為總繪一圖,悉不加分別詮次,非體例也。”
太姥山白云寺
史起欽熱愛并推崇太姥山,任內(nèi)曾游覽太姥山,并寫下《太姥山》《太姥群山》《摩霄庵夜宿》《金峰庵》《太姥墓》等多首詩歌,估計還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宣傳太姥山,回老家的時候,也向同好們津津樂道,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屠隆的《太姥山歌》。此詩與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有異曲同工之妙。寫此詩時的屠隆并沒有到過太姥山,但容易使人產(chǎn)生一個錯覺,這首詩似乎是到過并且比較熟悉太姥山的人才會寫得出,因為詩中不管是狀寫景點的次序方位,還是描摹峰石云霧和人文景觀的特點,都極為精準傳神,原因除了屠隆的高才妙筆,還有就是史起欽介紹的纖細入微所致,也許屠隆還極為認真細致的閱讀了史起欽所編撰的《太姥志》。
似乎應該說說同是鄞縣人的全天敘及其《賦得太姥山贈史州守》。全天敘,萬歷十四年(1586年)進士,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官終南京禮部侍郎,清代著名歷史學家全祖望的六世祖。全天敘也是與史起欽的因緣才寫有《賦得太姥山贈史州守》一詩。詩歌前半部分發(fā)揮想象,贊美了太姥山的瑰麗奇景,最后兩聯(lián)為:“今日搴帷遠送君,回飚積雪嘆離群。春來臥治無余事,太姥山頭望白云。”說今年冬天朋友們送史起欽赴任,明年春天福寧州就該升平無事,史起欽就可以暢游域內(nèi)的太姥名勝,坐看山頭云起,也有閑情牽掛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和朋友。當然這是一個美好的祝愿,也是對史起欽能力的肯定和履新的鼓勵。此詩寫于史起欽即將赴任福寧知州之時,史、全二人均未到過太姥山,而全天敘以“賦得太姥山”為題寫詩贈別,亦可見太姥山在當時寧波文人圈里的知名度。順便可以一說的是,全天敘曾因母病辭官歸家, 徙居寧波著名的月湖,成立“林泉詩社”,邀集詩友舉行“林泉雅會”。其間,屠隆也在自己的月湖之濱的家中,設(shè)一個別有情趣的詩社,還自辦戲班,掏錢聘請名角演出。
屠隆(1543-1605年),字長卿,一字緯真,號赤水、鴻苞居士,明州鄞縣人,史起欽的老鄉(xiāng)。萬歷五年(1577年)進士,授穎上知縣,次年調(diào)青浦縣。十一年,升吏部儀制司主事,不多久就被刑部主事俞里卿挾怨彈劾而罷官回鄉(xiāng)。此后的屠隆遨游吳越間,一邊尋山訪道,說空談玄,一邊與聲伎伶人為伍,賣文為生。著有詩文集《棲真館集》《由拳集》《采真集》《南游集》《鴻苞集》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風流才子,有學者認為他是《金瓶梅》的原作者,博學,好游歷,擅曲藝,能編劇,并自行登臺演出。傳奇戲曲《曇花記》《修文記》《彩毫記》都曾大行于世,叫座京城,其影響力和知名度曾一度超過湯顯祖的《牡丹亭》。
國興寺遺址
湯、屠二人交好,曾同在禮部任職,屠隆當年被罷官時,已調(diào)任南京太常博士的湯顯祖來信勸慰,又贈數(shù)首送行詩,中有句云:“自古飛簪說俊游,一官難道減風流”,認為罷官就罷官罷,沒啥大不了的。屠、湯二人性情各異,湯嚴謹訥言,而屠才氣外露,但二人均酷愛戲里人生,超然俗物,并看淡世間的功名,是那個悲情時代里兩顆叛逆而又優(yōu)秀的靈魂。
因政治黑暗,且時風變幻,明末的文人士大夫多喜游山玩水,且好結(jié)社集會,題詠嘯歌,以抒發(fā)情志,滌蕩心胸。謝肇淛的《秋日屠緯真、黃白仲、鄭翰卿、震卿見過吳山署中,時屠、黃二君持齋》一詩所寫恰是他們心跡的真實寫照:“芙蓉花盡雁初還,客里相逢暫解顏。滿座詞人皆楚調(diào),一尊秋色對吳山。高談只合長堅壘,佞佛何須學閉關(guān)。欲問滄洲結(jié)同社,白云深處弄潺湲。”晚年的屠隆游歷福建武夷,再由一個叫阮自畢的福州府推官邀請至福州,住在城中名勝烏石山南麓的半嶺園,與當?shù)匚氖吭娋瞥?。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拜訪福建著名詩人曹學佺,參與了當年阮自畢召集的烏石山中秋凌霄臺神光寺的大型集會,并與曹學佺等一起擔任宴集的祭酒。
當?shù)孛拷偃说綀觯瑘雒媸⒋?,并有多臺戲班串演劇目。屠隆興致高昂,酒酣之際,著幅巾白袖,跳入場中,奮袖擊鼓演了一出《漁陽摻》,贏得了滿堂喝彩。屠隆先是流淚不止,又大喊:“快哉,此夕千古矣!”在場來賓無不動容。屠隆在福州、漳州等地盤桓半年之久,1604年元宵之后,始由福州回寧波。我不知道屠隆這次回程是否取道連綴閩浙途經(jīng)太姥山的這條東南沿海的古官道。如果經(jīng)過了,不知這位多情的才子是否想起了多年前在同鄉(xiāng)好友史起欽的邀約下寫過一首激情澎湃的《太姥山歌》?
1603年的福州詩社活動,謝肇淛也在場。謝肇淛(1567-1624年),字在杭,號武林、小草齋主人,閩縣(今長樂)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官至廣西左布政使。博學多才,能詩文,工書法,喜結(jié)社,好游歷,每到一處山川,必吟詩作文,勤于著述,一生寫了大量的筆記小品和博物學著作。謝肇淛小屠隆24歲,但倆人惺惺相惜,聲氣相投,有共同的愛好。“吳山木落未落時,意氣相逢兩不疑”,謝肇淛的《小草齋集》收有多首懷念屠隆的詩歌,如《懷屠緯真》《感舊篇十首·屠儀部緯真》等,對屠隆的一生行狀有精當?shù)拿枋觯⒈磉_了真摯的懷念之情,可謂知音之言。
無獨有偶,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謝肇淛也是在時任福寧知州胡爾慥的邀約下游覽了太姥山,游山之后,創(chuàng)作了關(guān)于太姥山的詩文共有23首(篇)之多,這位創(chuàng)作精力旺盛的閩中詩壇領(lǐng)袖,還以飽滿的熱情編撰了《太姥山志》三卷,為太姥山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名山和文人的情緣,真是一個余韻悠悠且令人感到溫暖的話題。
“幸福福鼎”編輯部
文:白榮敏
圖:白榮敏、釋長凈、劉自得、劉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