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福鼎文化遺產的海絲印記之三十七——人在三月三

2018-04-18 15:33:44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貫之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山海盡東南,人間三月三,此時正是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采春踏青的好時光。那條溪發(fā)源于太姥山麓,方圓幾十,甚至上百里之地,河流泱泱,草木榮華,春膏洋溢。如果你此時來到此間,也正是人間三月天時,則無不浸醉于這樣的美景良辰之中。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對岸是古老的村落,應該不止一處,我們常說“一重山一重人”,來形容這方東南沿海山地的人居境況。你大可放心走起,沿著開闊大路走,或沿著山間小路走,沿著荒廢的古道,或土路走去,前方就是溪流,就是石橋,就是一個久違或已心儀神往的村莊。山間的村落古樸而沉寂,縱使時代變遷,叢叢林木蔥蘢,酴醾壓枝,也掩映不了它的遺世獨立。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野地里的紫云英盛開得不著邊際,透露濃郁的田野氣息。紫云英是蜜源,是開得最為繁盛的三月鮮花,山坡、溪邊及潮濕地帶,它都占據(jù)了一大片。有蜜蜂在這樣的地方飛舞,在陽光下不停地采集花蜜。在山坡一隅,或墻落一角,有養(yǎng)蜂人在忙于作業(yè),經釀制而成的優(yōu)質蜂蜜,將被一塊塊采割下來。野地還有油菜花、桃花、李花,也都是春分、清明、谷雨前后的蜜源。煙雨三月,養(yǎng)蜂人忙碌于花海里,制蜜傳統(tǒng)工藝催生了養(yǎng)蜂產業(yè)。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野外徒步成為時尚,在古道邊上,溪流之畔,徒步人是靚麗的風景。那光滑圓潤的石道,延伸于野花從中,有三兩行人從遠處而來,再行向遠處。極目之處,有一座多柱式的石橋,將古道連接到另一個山麓,“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這是三月醉美的人文自然之旅。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人們吞吐野地的芬芳,以綠草鮮花為毯,以群巒青山為屏,在大地溪流處吟詠,三月民俗飲譽古今。最為讓人們所追憶的是三月三的“曲水流觴”,這個節(jié)日一直彌漫在一篇散文里,也是一幅經典書法作品里———它就是《蘭亭集序》。但凡懂點書法藝術的人都知道這個歷史故事,也就知道與一個由來已久的叫做“三月三”習俗相關聯(lián)。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1.jpg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三月三畬歌對唱     潘友玲  攝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到了漢代,將它定為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書上認為,這一天要“洗濯祓除”,視為“大絜”,“絜”同“潔”字,大意就是人們在三月初這樣陽光明媚的日子中,一定要到郊外去接觸大自然,要曬曬太陽,吹吹春風,就是享受陽光浴。尤其是到水邊洗滌一下,以驅除邪氣。顯然,這是個吉祥的野外郊游活動。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時間改定為三月三,人們往往還一邊臨水宴賓,一邊踏青。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句出自杜甫《麗人行》,已傳頌千百年,寫的就是在這樣大好春色中,人們紛紛出行。由此所見所聞所感,不同于其它往日,尤其是將麗人所關照,是錦上添花的風景。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人們在郊外玩了大半天,肚子開始餓了,得想到吃點什么以填好肚子。也有的做上美食,吃著有香有味。在三月節(jié)中,流傳著一種叫“青飯”的美食,所取原料和制作方法,呈現(xiàn)的色、香、味,在宋《三山志·上巳》中就有記載,這個用南柷木葉汁煮成的青飯,吃了還能延年益壽,成為當時之習俗。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青飯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烏米飯,是用一種叫作烏稔樹葉汁相制而成的美食。每年此時,山區(qū)凡是村里一脈宗親及親朋好友,都會從外地回到村里過三月三。家人要早早上山采集野生植物烏稔樹葉,經清洗后煮成湯,用所濾過的水汁將糯米浸泡半天時間,然后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烏米飯。這一天,得用油亮清香的烏米飯招待客人。相傳吃烏米飯,可以祛風解毒,防蚊叮蟲咬。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吃著容易,但制作起來卻并不簡單,本地青飯制作得有講究,藍進良傳承的福鼎畬族烏米飯以“用料天然、制作精細”為特色,更有“九浸九蒸”的繁雜技藝,工序包括發(fā)酵、浸泡、上汁、翻攪、蒸煮等操作規(guī)程。這里還要選用產自山區(qū)高寒地帶的單季晚熟優(yōu)質糯米,以及每年春夏之交時節(jié)上好的烏稔樹葉。制作時還要把握臼打烏稔樹葉適度、溶汁的黑色素和制作時段,每一個工序都體現(xiàn)了匠心的細致與耐心。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們這樣東南濱海山區(qū)地帶,漢、畬族雜居,演繹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吃烏米飯,還可以唱山歌聽山歌。本地山歌是民間山歌,以唱桐山話、閩南話為主,可單人唱,也可雙人互唱,內容反映社會生活及表達個人情感,并傳達出輕松愉快的娛樂情趣。而畬族民歌,以本族歌言為載體,傳唱生產生活,也多藉以表達情感。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2.jpg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采茶圖     佚名  攝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畬族的節(jié)日比較固定,以每年的三月三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演繹山歌習俗,稱為三月三歌會,福鼎鄉(xiāng)村亥窯、溪巖、丁其洋多地都有做三月三的習俗。“春到三月三,畬鄉(xiāng)一幅畫。蒸了烏米飯,打好糯米粑。”在以往,這一天畬族各家各戶要搗菊花糕,殺雞鴨,買肉魚,以籌辦酒席,邀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做客。畬族朋友親戚男男女女、老老幼幼穿著畬服,午間在田間地頭、河邊樹下用畬語唱歌,也互相對唱。如果在茶山上,就邊采茶邊對歌。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方家山畬族村的三月三歷來都在堅持籌辦,眾多畬民歌手都悉往參加,一展歌喉。村坐落于太姥山深處,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怡人,人文發(fā)祥較早。我們從畬族幾本泛黃的宗譜中也發(fā)現(xiàn)到遷徙的歷史足跡,清前中期,雷、藍、李、鐘畬姓遷徙并分布在孔蘭、橫坑、上塘、下樓、后門壟。他們的畬族服飾、語言、飲食、民俗等民族元素基本保留較好,其傳承沿襲先祖遺俗三月三。2013年,方家山申報“三月三”歌會列入寧德市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列為閩東畬族生態(tài)文化保護區(qū)示范點。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人如海,歌如潮,因傳統(tǒng)歌會使得本村熱鬧起來,人也多了起來。在了解過程中,我們感受到方家山畬族村顯得有內涵有特色,整個村有氛圍,尤其是做畬家茶的氣氛在。往年出去打工的村民都統(tǒng)統(tǒng)回來,他們借高山生態(tài)茶發(fā)力,在村里辦起茶廠經營茶葉生意。茶要做畬族的文化才能彰顯特色品味,這些茶廠茶企以畬字命名:畬山茗韻、畬仙子、畬然香等,讓人對畬茶充滿了期待。當然,畬茶本身工藝技術是基礎,他們重視這種傳統(tǒng)制作法,用上陽光萎凋、炭火烘焙兩道主要工序,將畬茶做得如火如荼。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村里主干街道茶店面開得好多家,一邊泡茶招待客人,一邊展示畬茶手藝。茶藝展示時也唱畬歌,是將本土文化與茶文化的有機融合。藍廠長在自己的茶作坊里就唱起來,他的畬歌有了現(xiàn)代通俗歌曲的旋律,內容和音色保留了畬族的原生因素,感覺非常動聽。畬歌手李枝枝在自己開的茶店里唱起茶歌,歌聲仿佛繚繞在茶山茶園:“三月采茶清明前,買茶人客都來爭。高山白茶品質好,清水泡茶香又甜。”她的《采茶曲》及部分畬歌還制作成微信視頻,成為地地道道的一名新歌手。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三月的風吹過大海吹過大山,自然景物生機勃發(fā)。在這里我們看到畬族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尤其在一系列民俗產業(yè)提升下,將傳統(tǒng)工藝進一步挖掘和發(fā)揚,對于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與長久意義。(貫之)LCB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