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解放遺址,一邊是雜亂的豬圈
本報訊(廖詩雄)去年店下鎮(zhèn)巽城村被我省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近日,記者走訪該村時,發(fā)現村內的一些文物遺跡“不受待見”,垃圾、豬圈等雜物圍繞,有礙瞻觀,歷史文化名村亟待進一步開發(fā)和保護。
巽城村位于店下鎮(zhèn)西北部,人口約5000人,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是店下鎮(zhèn)重要行政村之一,保留著多個時代的歷史文化古跡。走進巽城村老街,不少老房子依然“健在”,一路上你會看見墻上掛著一塊標有歷史遺跡的指向牌。在一塊巽城戰(zhàn)斗遺址,也是何氏宗祠的所在地,記者看到了福鼎解放的最重要紀念地之一,在這座宗祠的山墻上顯赫地出現許多彈孔。可是要一睹這面古墻的歷史面貌,只能通過一條兩米寬左右的巷道。然而與這面富有紀念意義的古墻相比,在其對面竟然是一大片被遺棄或還在使用的豬圈,廢棄的豬圈要么堆放著柴草等雜物,要么在破敗的圍墻內種起了農作物;而還在使用的豬圈,圈旁污水、糞便等隨處可見,臭氣熏天。
據了解,巽城村內有清代古建筑19處,保存較好的有何氏大厝、林氏大厝和施仁泰大院等古建筑。另外,村里還有老碼頭、古官道、四合院、舊宗祠、古炮臺等富有歷史價值的遺跡。然而遺憾的是,記者在村內逛了一圈,不少古建筑多多少少都被磚頭混凝土給“侵蝕”了,甚至一些古民居被雜物、植物所包圍。所謂的古炮臺已經難以尋覓它的實物所在。古官道也覆蓋在一片雜草當中。
1991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馬欄山遺址就坐落在巽城村這方山水間。早在新石器時期,這片古老的土地,古越先人就在這里創(chuàng)造過燦爛的馬欄山文化。店下還有多個著名的老區(qū)基點村,境內有多處紅軍游擊戰(zhàn)爭的舊址,筼筜村還是福鼎革命策源地非物質遺產較為豐富,魚燈、馬燈、連燈、臺閣、高蹺、提線木偶、布袋戲等民俗活動異彩紛呈。此外,“米糧倉”、紅樹林、金色沙灘、海蝕地貌等自然資源,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正等待著人們去保護和開發(fā)。
值得慶幸的是,我市和店下方面已經強烈意識到發(fā)展旅游這個朝陽產業(yè)的重要性,并已主動將之融入太姥山景區(qū)和海西旅游發(fā)展大格局之中。然而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在目前情況下,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巽城村,還遭受著不良“待遇”,不少文物古跡更是亟待進行搶救性保護,以待今后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大眾的眼前。
目前,我市僅有店下巽城、磻溪仙蒲兩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據市政協(xié)委員陳振芳表示,他將對此以政協(xié)委員提案的形式向市政協(xié)反映此事,以便今后更好地為我市建設和開發(fā)省級歷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