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消息 27日,一輛集裝箱卡車在福鼎市弘匯不銹鋼管件有限公司裝貨,準備出口加拿大。這是閩浙不銹鋼管件制造民企首次抱團打贏反補貼貿易官司后出口的第6批產品。
“這次重新進入加拿大市場,說明我們企業(yè)是按市場規(guī)律運作的,說明中國政府加入WTO以后執(zhí)行有關法規(guī)是認真嚴肅的,也維護了我國的國際聲譽。”弘匯總經理李芝弘說。
應戰(zhàn)
2009年5月28日,弘匯收到一份特急件:“5月18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正式立案對原產于或出口自中國的不銹鋼管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這是加第四次對中國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根據加方要求,我方需在7月28日前提交政府和企業(yè)答卷……”
加拿大邊境服務署(CBSA)此次立案調查,涉及中國25家企業(yè),其中溫州企業(yè)18家、福建3家、廣東4家。李芝弘后來才知道,溫州有12家企業(yè)應訴,而福建只有弘匯1家企業(yè)應訴。
可最初,弘匯領導層的看法并不一致。
經深思熟慮,李芝弘說:“要打這場國際官司!贏了,可以擴大市場;輸了,大不了少賺幾百萬。至少,我們可以鍛煉一班人。”
一根筷子容易彎,十根筷子折不斷。于是,弘匯與溫州12家企業(yè)成立聯合應訴團隊,聘請國際上知名的律師和學者擔任顧問團,踏上漫漫長路……
“筆試”
“‘反補貼’比‘反傾銷’更可怕,影響遠比‘反傾銷’嚴重。”李芝弘說,“傾銷是一種企業(yè)行為,補貼通常是指政府行為,覆蓋面更廣,打擊面更大。一旦開展反補貼調查,將會涉及政府的許多部門、許多政策。”
由于福鼎沒有應對反補貼調查的專家或律師,李芝弘干脆在溫州成立公司辦事處,配合溫州12家企業(yè),研究并回答CBSA發(fā)來的多達數百題的傾銷問卷和補貼問卷。
依據事實,弘匯理直氣壯地回答:“弘匯沒有與政府簽訂任何收益申請表。因此,不適用此題。”
電子郵件不斷往返。
去年11月20日,CBSA公布初裁結果,弘匯反補貼稅率為17%,而其他非應訴企業(yè)則高達68%。
李芝弘稍稍松了一口氣。誰知,更緊張的事情緊隨其后。
“面試”
為進一步取證,去年12月10日,CBSA的3名官員到弘匯實地核查。
“這3名官員一到公司,連茶水都不喝,就到二樓的成品倉庫,仔細看了銷往加拿大和國內貨物不同的包裝物,還用手一一摸過。”李芝弘告訴記者,回到公司辦公室,他們又要求會計人員提供產品內外銷的成本依據和原始憑證,并要求公司會計解釋每一張電子表格,這些數據是從哪里來的,是用什么公式計算出來的。他們用筆記本電腦記下公式,逐一核實。之后,又與國內外包裝產品比對,查看具體材料、單價。最后,以國內外包裝物的價格系數,來對照公司提供的信息,判斷是否吻合。
僅此一項,就用了大半天。
“從車間工人到高級管理人員,都接受了CBSA官員的調查、問詢、求證,表現出了我方對加方調查的配合態(tài)度。”李芝弘說。
戰(zhàn)果
今年5月29日1時,加拿大當地時間5月28日12時許,一封電子郵件悄然來臨:“現在,CBSA的主席根據SIMA第41章做出了對此案的裁決:……弘匯不銹鋼管件公司傾銷幅度為0%,補貼幅度為0%……而所有已經征收的臨時稅都將返還。”
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閩浙民營企業(yè)聯合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防守反擊戰(zhàn)”。
其間,李芝弘從忐忑到自信,由被動變主動。
“貿易摩擦并不可怕,中國企業(yè)不可能永遠回避貿易摩擦,對貿易保護主義,我們要堅決抗爭,而抱團應戰(zhàn)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李芝弘說,“有時候,即便國際官司打輸了,我們也能從中學到很多經驗,為今后的勝利做好準備。但如果不應戰(zhàn),就永遠沒有贏的機會。” □ 雷順號 黃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