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王婷婷)青山巍巍,曲徑蜿蜒。沿著水泥路盤山而上,一座上書“紅茗洋”三個大字的石碑映入眼簾,便進入了閩東重要革命老區(qū)根據地之一——福鼎市貫嶺鎮(zhèn)茗洋村。
穿過村道,一排排房屋錯落有致,一座承載厚重紅色基因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顯得格外耀眼,正門上懸掛著館名“紅茗洋紀念館”,在藍天下熠熠生輝。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茗洋人民對黨忠誠,對敵斗爭英勇。國民黨反動派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說‘茗洋人連骨頭都是紅的’,由此聞名‘紅茗洋’。”講解員張晶晶介紹,茗洋村位于閩浙兩省三縣交界處,四面環(huán)山,地理位置險要,并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對于開展游擊革命活動十分有利。
紅色是茗洋村的底色。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這里就建立起邊界地區(qū)第一個地下交通站,村里超過半數的村民自發(fā)參與革命,創(chuàng)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yè)績。
“讓茗洋人銘記至今的是‘4.18慘案’。1935年4月18日,浙江保安團為了搜尋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對茗洋村群眾進行嚴刑拷打逼問,導致11人受傷,3人犧牲,還燒毀了50多間民屋。”張晶晶說,新中國成立后,僅茗洋村被評為革命烈士的就有15人,被評定為“革命五老”的有111人。
為紀念這些革命先輩,茗洋村建設革命歷史紀念館,于2008年開館。館內共三層,分五個展區(qū),以200多幅展板、圖片及實物陳列等形式,圖文并茂地展示了1935年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游擊隊艱苦卓絕的英雄事跡,再現了如火如荼的崢嶸歲月,成為一個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教育意義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先后被授予“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寧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寧德市黨史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對我們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每次重溫革命先烈的故事,心中都會肅然起敬,能量滿滿。”走進紅茗洋紀念館,福鼎市消防救援大隊消防員鄭其康聽著一句句詳細的講解,目睹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個個逼真的場景,備受鼓舞。
?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到此瞻仰、參觀和受教育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青少年學生和游客等超1000人。其中,“七一”和“十一”是觀光學習的“高峰時期”。
“自開館以來,我們配備了紀念館專職管理人員,制定了衛(wèi)生、來訪登記等制度,實行節(jié)慶日定期開館和來客隨時開館等管理辦法。”茗洋村黨支部書記陳秀桃說,近年來,在鎮(zhèn)里的支持下,該村不斷完善紀念館內外的配套設施,重新更換館內展板,安裝部分防盜防護設施,對館外周邊進行綠化美化。
下一階段,茗洋村將以紅茗洋紀念館為中心點,修復“4.18”慘案舊址、鼎泰區(qū)革命遺址、東宮物資集散地,串點成線,打造紅色主題旅游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