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人:王登科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楷書委員會委員
吉林師范大學雙聘教授
南方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
故宮博物院書法研究所研究員
教育部學科評議組成員
多次擔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舉辦的全國書法展覽評委
作品點評
桂勝先生的這件作品以“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為基調,又借鑒了“開通褒斜道”的筆意,疏朗開闊、自然天成,是一件極具視覺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以其深厚的臨池功力和對漢隸精準的氣質把握完成了這件作品。可以說,這是一件典型的融匯諸體、化作自家性情的佳構。我們知道,“開通褒斜道”與“泰山經石峪金剛經”都是“摩崖石刻”書法的典范。其鮮明的人文個性與自然風貌,體現了有別于其他漢隸作品的審美特質,也為那些鐘情于高古、樸質審美風尚的習書者提供了別具一格的歷史文本。在這件作品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作者對于傳統(tǒng)與經典的借鑒與繼承,應該說,這是一個書法家應該具有的正確朝向。
作者首先強調的是章法上的疏落與結體上的寬博,在突顯視覺感受的同時,展示出隸勢的魅力。而且能夠化繁為簡,平鋪直敘里又見飛揚與飄逸,這是新意,也更是作者匠心之所在。
然而,勿庸諱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小問題。具體說來,有如下幾點。
一、用筆單調。由于作者過分強調了點畫的空靈,使得線質不夠豐富,具體說來就是單調與單薄。若能結合一點《石門頌》《西狹頌》的筆趣,使其更加豐富和厚重些是否會更好。
二、乏古質而多今妍。其實,這個問題與上邊的“用筆單調”是聯屬關系的。具體說來,還是作者的用筆是以“小篆”或曰“玉筋篆”的后世方法完成的。在此表達“摩崖”的天趣有點力不從心。建議作者應多研習“吉金”或“石鼓獵碣”,養(yǎng)其厚、去其薄,其自然會得高古、樸拙之趣。
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應以“用筆為上”,首先要修煉好筆下的氣質,其次才是視覺層面的結字與章法?;蛘哒f,率先應該注重的是個人的感受,其次才是“畫面”的效果。這有點類似于“演員”與“觀眾”的關系。不要太過于“演”,要做真實的自己,感動自己的同時,才能夠感染你的觀眾。
而書法的創(chuàng)作也正是如此。本領和技術是必須的,因為它是你表達的媒介。但過分強化媒介時,又會失去了“初衷”,而變成了討巧與偽飾。在此,可能我的話有些枝蔓出去了,還是回到主題上來。而我仍要在此與作者交流和互勉的就是,廣收博取、臨池不輟,一如寫作者的讀書生活,待你胸羅萬卷時,你自然會下筆如有神助。
那么,書法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吳桂勝書法作品
楷書 節(jié)錄孫過庭《書譜》
規(guī)格 180cm×9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