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生活 > 文娛
投稿

太姥娘娘的“身世”

2024-01-12 10:07:41 來源:福鼎周刊 作者:白榮敏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太姥娘娘一直是以一位女神的形象活躍在太姥山區(qū)民眾的心目當中。這種活躍的存在,首先見證于口口相傳于太姥山區(qū)的民間傳說。有以下幾個版本: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一說是堯帝奉母泛舟海上,突遇風霧,迷失方向,待日出霧散之時,忽見東海之濱出現(xiàn)一座仙山——太姥山,遂移舟靠岸,徒步上山游覽,而帝母卻留戀此山風景,樂不思歸,從此便棲居半云洞中,閉關修持;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另一說是堯帝登山時,見一老婦酷似其母,便封她為太母,后改母為姥,俗稱太姥娘娘;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還有一種,說是堯帝時,有一老母在才山(太姥山)居住,種藍為業(yè),其為人樂善好施,深得群眾愛戴,老母辭世后,人們感念她的恩德,奉祀為神明,后代人稱她為太母,名此山為太姥山。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太姥山區(qū)口頭流傳的傳說見證了太姥作為一位古老的民間神祇,在這個地方得到了信眾的普遍認同和社會的廣泛接納,而且有被不斷豐富的過程。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而書面的記載,除了上述歷代文人雅士的詩文作品,還有就是地方志和一些宗教專門書籍。按《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對太姥的記載,說太姥是混沌初開時就有的神。而《道藏·仙真衍派》則把太姥和西王母牽上了直接的關系,太姥成為西王母的第三個女兒: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王母第三女太姥夫人青蚔至閩中托土以居。因不事修煉,形容衰退。后獨處南閩山中調攝。西母在度索會后,念其苦行多年,乃放駕來山,顧傳以九轉丹砂。太姥煉而服之。太姥所居山有三十六峰,漢武改名太姥。后閩王封為西岳。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西王母就是王母娘娘,她是中國民間群體性崇拜的代表性世俗神,戰(zhàn)國以前是神話中的半人半獸形神靈,到了漢代成為雍容華貴的女神之母祖,所以,太姥娘娘作為王母娘娘的第三個女兒,自然,她的身份也應該與王母娘娘無多大差別,都是屬于民間集體崇拜的世俗神范疇,只是因為“獨處南閩山中(太姥山)”而成為東南一帶的區(qū)域性女神。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而宋淳熙《三山志》引東漢末年王烈《蟠桃記》的記載又與上述兩種有所不同: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堯時有老母,以藍練為業(yè),家于路旁,往來者不吝給之。有道士嘗就求漿,母飲以醪。道士奇之,乃授以九轉丹砂之法。服之,七月七日乘九色龍而仙,因相傳呼為太母。山下有龍墩,今烏桕葉落溪中,色皆秀碧。俗云:仙母歸即取水以染其色。漢武帝命東方朔授天下名山,乃改母為姥。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七月初七被視為太姥圣誕日,最初的源頭應該就在這段文字里。在這個故事里,太姥是一位得道成仙的仙人(女仙)。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這就說到“神”與“仙”的區(qū)別。學者認為:“神是宗教及神話中所幻想的、主宰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超自然的存在,據(jù)說正直之人死后可為神,動物植物也能成神;而仙是古代道家和方士所幻想的一種超出人世、長生不老之人,他們是由凡人修煉而成……”有人按照成仙的方式,把仙人分為隱居修煉成仙、服食丹藥成仙、忠孝立功成仙等,當然還有就是綜合地采用了這三種方式追求成仙的。按照以上說法,《蟠桃記》里的太姥娘娘,既隱居于太姥山中修煉,又煉丹服食,更是樂善好施、普濟眾生,是各種方式兼而有之而成仙的。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太姥娘娘既是神,又是仙呢?或者,她到底是神還是仙!其實這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身份轉化,即太姥娘娘有一個從神到仙的過程。這就說到道教和方士的造仙方式問題。戰(zhàn)國后期到西漢,由于秦始皇和漢武帝等帝王尋找神仙和不死藥,倡導了神仙信仰的興盛,直接推動了一波又一波造仙運動。方士們是造仙運動的主力,他們創(chuàng)造的仙人,有以下幾類:神話人物羽化成仙,傳說人物成仙飛去,歷史人物漸入仙境,以及宗教人物成仙救世等等。作為仙人的太姥娘娘,不管是來源于神話人物還是傳說人物,原為一位遠古女神,顯然是被那時期的方士和道教“仙化”了的。正如學者所言:“道教為了適應更大范圍的民間需求,也努力地吸收中國民間信仰中的神祗來為己所用。”“道教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將閩中的許多民間信仰都納入自己的神靈系統(tǒng)。”所以道教發(fā)展到了太姥山地界以后,太姥娘娘就被道教“改造”成為一位他們教派中的女仙,被納入了道教的神靈體系,而且被列為道教中頗為重要的仙人。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這種吸收和接納,在太姥山佛教發(fā)展過程中照樣進行。據(jù)了解,山上的僧人們把太姥娘娘視為他們佛教的護法神。考如今太姥山上各寺院,如一片瓦寺、國興寺、白云寺、香山寺、青龍寺等,就連專家普遍認為是摩尼教遺址的摩尼宮,如今內里供奉的也是太姥娘娘像。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其實不必過多地糾纏,太姥娘娘本質上就是一位非佛非道的民間神祇。如果要在學術上進行定位,她的身份應該就是——“閩中人類的始祖母”。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盧美松先生認為:“以上傳說若舍去道家神道說教的成分,可以從中透露出其人其事的歷史影子:太姥是先秦乃至帝堯時代被尊為始祖母的女性,她和她的子孫們是開發(fā)福建及其毗鄰地區(qū)的拓荒者。”“太姥夫人的傳說,反映遠古時代在福建及其周圍分布著眾多的原始氏族和部落,他們就是閩族的先民。這是由女性酋長領導的氏族社會,而他們的始祖母被后世尊稱為太姥或太母。”就上述太姥娘娘的傳說中,所謂“道家神道說教的成分”,如傳說中道士求漿且授九轉丹砂之法等,顯然為后世的附會,因為“道士”之稱起于西漢,而“九轉丹砂之法”亦為戰(zhàn)國后之仙方;至于“乘九色龍馬”更是道家的一種想象。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民國福州學者、藏書家郭白陽先生的《竹間續(xù)話》則直接確認太姥娘娘為“八閩人祖”: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太武山,在海澄鎮(zhèn)海衛(wèi)山,上有太武夫人壇。《圖經(jīng)》謂閩中未有生人時,夫人拓土以居,稱為八閩人祖。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東南沿海(主要是福建省及其毗鄰地區(qū)),有不少以“太姥”為名的山。除了福鼎的太姥山,還有浦城太姥山、政和太姥山、泉州太武山,金門有座北太武山,浙江的縉云縣、新昌縣、仙居縣也都有太姥(或天姥)山,李白那首著名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寫的就是現(xiàn)在浙江新昌境內的天姥山。“閩越負海名山,多名太姥者。”這些由“神靈”演化而來的山名,更加證明,祖國東南沿海,自古以來就是屬于同一個文化區(qū)系的,即屬于有著相同的文化內涵與特點的部族。歷史上廣泛流傳的太姥夫人的傳說,正是這片土地上的先民繁衍傳布的歷史折光。徐曉望主編之《福建通史》認為,“太姥”是年老的女性,被尊為擴土而居的始祖母,閩人把福建的許多名山稱為太姥山,似乎表明福建在遠古時代曾經(jīng)有過以女子為中心的社會。由于這一時期女子在社會生產(chǎn)中的主導地位,她們普遍受到社會尊敬和愛戴,因而在意識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對女性(始祖母)的崇拜。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專家認為,對始祖母的崇拜是東亞民族的共同習慣:女媧是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始祖母;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商人的祖先——契,她是商人的始祖母神;又如姜原踏巨人足跡而懷孕,生下周人的祖先——后稷,她被周人奉為始祖母神;再如日本的日照大神,也是女性。太姥傳說的流傳表明,曾為閩越族故地的閩東和中原一樣,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母系氏族社會;而參考東亞各民族的習慣則可以認為,傳說中的太姥,即是閩越族人的始祖母神。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在祖國東南區(qū)域內,經(jīng)過長時期的文化塑造過程,“太姥”可視為大家共同確定的集體文化符號象征。如果把東南區(qū)域劃分確定為一個文化區(qū),那么始祖母神太姥娘娘就是東南地區(qū)民眾的共同信仰。對東南民眾而言,太姥山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的昆侖山,而太姥娘娘就是與西王母一樣具有崇高地位的元初神祇,我們就可以大膽而親切地稱她為——東南圣母。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9W3福鼎新聞網(wǎng)|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fā)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周刊 責任編輯:曾云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wǎng)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20